微博创作者集体发布“声明”反击,是否能够一键躲避AI智搜?

近日,一则号称能够“一键躲避AI智搜”的“声明”在微博炸开了锅,瞬间引起了无数创作者和网友们的跟发和关注。巨盾律师事务所也收到了客户关于此声明的法律咨询。

 

一位微博画师发布的拒绝授权声明

原来,近期有网友发现,在微博的“AI智搜”页面输入用户名,AI能够爬取该用户以往的发言,总结输出一份类似于“用户画像”的分析。有网友还质疑,即使设置了“仅半年可见”或“好友圈可见”的微博,也可能被AI“公开处刑”。

小G测试搜索了GGAC↑

出于对隐私数据被抓取的担忧,众多创作者开始纷纷自行发布“拒绝 AI 抓取”的权利声明,公开表示:拒绝微博使用其任何内容用于AI分析……如发生争议,将通过北京市互联网法院解决。这其中不乏包括我们熟悉的画师们,甚至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博主们也加入了发布声明的行列,似乎变成了一股风潮。
对此,4月24日,微博智搜在官方账号对外回应称:①近期,收到不少网友关于“智搜搜索用户昵称”结果的反馈和负面看法。已经对该功能进行了调整,力求避免呈现对用户造成不适和困扰的内容。②同时再次声明,微博智搜产品不会使用平台上任何非公开的信息和博文。③后续我们会根据用户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保障用户权利,提升产品体验。

那么这起事件聚焦的两大争议点:微博智搜功能是否构成侵犯隐私?创作者发布的声明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巨盾律师从专业的法律角度出发对此咨询问题进行解答。

01 是否构成侵犯隐私?
探究微博智搜AI对微博用户信息数据的爬取是否侵犯用户隐私,我们首先应对个人信息、私密信息以及公开信息进行概念区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于个人信息的定义如下:“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私密信息是隐私权的保护范围,是为确保公民私人生活安宁以及不愿为他人所知悉的信息,具体到用户发布到平台中的信息如个人医疗健康信息、行踪信息、宗教信仰、政治观点以及其他敏感信息。公开信息是指已经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处于该领域的信息能为所有人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的信息,如微博中用户主动公开发布的信息。公开信息仍属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和第17条规定,对于个人自行公开或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处理。

微博是一个用户群体庞大且多样化的开放式社交平台,其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处理用户自行公开的信息。微博智搜AI是微博平台接入DeepSeek R1模型后推出的智能搜索功能,属于《微博服务使用协议》中的微博关联产品。对于用户设置公开可见的内容,微博智搜进行抓取、分析不属于侵犯用户的隐私权益。但用户公开信息中涉及个人私密信息、敏感信息或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依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7条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暂行管理办法(2023)》第11条之规定,处理该信息微博智搜应取得用户的明示同意。

对于用户设置为“仅半年可见”、“好友圈可见”、“仅自己可见”的微博范围,其他用户无法查看,若微博智搜对该部分信息进行爬取、复制、分析,则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涉及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权益。

02 拒绝授权声明有效么?
近期有大批微博用户在其主页发布“拒绝AI抓取”的个人权利声明,不允许微博平台及其关联方使用其账号发布的全部内容,尤其是拒绝微博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对其内容进行处理。站在法律角度,微博用户的个人拒绝授权声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我们对此给出肯定的回复。根据《民法典》第1036条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7条的规定,微博用户在个人明确拒绝的情况下,平台及微博智搜AI无权处理、爬取用户已公开的个人信息。因此该类拒绝授权声明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这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法律在个人信息保护中尊重个人意愿的原则和关怀。尽管微博平台要求用户在使用新浪微博之前需与平台签订《微博服务使用协议》,其中有条款约定“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分享及宣传推广,用户授权微博运营方可在微博及其关联产品和服务上使用微博内容,以及为宣传推广之目的将上述内容许可给第三方使用。”用户为能够使用微博只能选择同意服务使用协议。但自用户在平台发布个人拒绝授权声明之日,可以视为用户已行使《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5条规定的“同意撤回权”,即“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

同意撤回权在民法概念上属于形成权,意味着用户行使该权利不以受到损害为前提,仅需单方面向信息处理者明确发出撤回同意的意思表示即可产生法律效力。在此情形下,平台通过微博服务使用协议获得的概括性授权便不足以构成合法依据(该条款甚至存在属于“平台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致使用户缺乏与运营方协商机会”的无效格式条款的可能性)。

个人拒绝授权声明在法律上有效,在实际规避微博智搜AI的数据爬取上是否有效呢?我们通过对微博智搜AI的复测,发现在拒绝授权声明发布前,微博智搜AI还是能够基于该账号公开发布的微博内容进行爬取、分析。但在发布该声明之后,微博智搜所显示的信息只有其他用户所发布的与该账号或用户相关的内容,而不会再分析已发布拒绝授权声明的账号公开信息。由此可见,微博智搜AI已经调整大语言模型的业务逻辑,能够分辨出此类拒绝授权声明,并对相关信息的抓取进行规避。

广大微博用户、创作者积极发布个人拒绝授权的权利声明,不仅可以维护自身个人信息、隐私权益,强化对著作权的保护,同时也能促使微博等平台对其AIGC模型的算法业务逻辑不断进行优化训练。例如腾讯元宝在今年3月上线了用户“体验优化开关”,给予用户选择权,用户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允许个人信息数据用于AI训练和模型优化。大模型的运行变得更加合法合规,也更尊重用户的意愿。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飞速发展的当下,众多用户小伙伴们自发性的明确表达对个人数据使用的限制意愿有着多层面的意义,在促使平台对技术发展不断改进、提升公众隐私意识以及推动行业自律健康发展等方面都能造就深远的影响。

 

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69号裕景国际商务广场A幢1805室
Room 1805 Tower A, ETON Place, Dongfang Road 69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ZIP:200120
+86 21 6568 6508
service@judunlaw.com

Quick Links

family members

Follow us

Scan the code to follow the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Judun Law Firm
Copyright © 2015-2023上海巨盾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9036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