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营业执照看懂一家公司?
对于营业执照,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如何理解营业执照上的信息,如何通过营业执照了解一家企业的基本情况,未必每个人都懂。本期股东课堂,我们为大家做详细解读。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组长度为18位,用于法人和其他安排身份辨认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国家规范委发布,该规范于2015年10月1日施行。我国将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相关基本信息作为,法人和其他安排的“数字身份证”,成为处理和运营进程中法人和其他安排身份辨认的手法。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就是就是将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合为一证。因此,在开具发票时,担心税号有误的,可以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号核对,如果税号与该代码号一致的,说明信息无误。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规定,自2014年起实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工商部门提供企业信用网上公示平台,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到该企业是否合法设立、存续。大家和做生意签合同时,一定要注意公司名称是否准确,有时一个笔误或错别字可能酿成大错,比如一个行政区域后有没有“市”,或者字号出现同音别字等。
企业类型可以分为三种: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公司,公司则区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是外资企业的,营业执照一般也会注明。在公司的类型中,需要注意后缀信息是否加有分公司的,如果是分公司的,则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公司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通常是公司发出指令的业务中枢机构所在地。公司的住所是公司章程载明的地点,是公司章程的必要记载事项,具有公示效力。我们还要注意登记的住所是否是公司的实际经营地址,很多公司的实际经营地与住所地并不一致。如果涉及纠纷诉讼,公司的地址将会影响诉讼管辖法院的选择、法律文书的送达等。
公司一般由其住所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在与该公司进行重要合作、并购等交易时,最好需要到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该公司的档案,以了解公司的历史沿革、资产状况、股东和高管人员等情况。
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法定代表人姓名是公司的登记事项。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公司在相关文件上签名,其签名效力等同于公司加盖公章,是公司法定的有权签字人。实践中经常出现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签署法律文件但被认定无效的情况。例如:法定代表人是否有权代表公司签署担保合同,法律的要求趋向于更加严格,即便法定代表人在担保合同上签字,但未经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担保合同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法定代表人一般由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但其并非一定是公司股东。经过公司股东会、董事会表决,可以免除其法定代表人职务,公司更换法定代表人的,需要重新申领营业执照。
2014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实施。这次《公司法》修改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关于公司股东(发起人)应当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出资,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出资的规定;取消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出资的规定。
很多公司为了提升公司形象,将注册资本的金额设定较高,同时将出资的期限设置较长时间。因此,注册资本金额大,其净资产并不一定大,不能作为评价公司规模和实力的唯一依据。在与该公司进行商务合作时,需要从更多层面对合作伙伴进行背景调查,以判断其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些担保条款。
经营范围是指企业可以从事的生产经营与服务项目,是进行公司注册申请时的必填项,也是在营业执照中必须载明的一项重要事项。从经营范围的内容,可以判断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是否是与自己业务匹配的行业,结合该公司的资信情况、产品特点等信息,确定是否作为合作备选机构。
我们建议,在与合作公司签署合同时,需要注意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该业务,一些行业还需要审查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比如建筑施工企业是否具备资质等级,还有医疗器械、道路运输、食品、广告等行业,都需要获得行政许可才可以经营。如果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则可能造成合同无效,发生纠纷后将会面临维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