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寻找新市场和应对外部挑战中,不断调整策略,出海目的地呈现出多元化和区域化的新格局。面对出海,很多企业会问:去哪儿?是就近东盟,还是直奔欧美?目的地的选择很关键。
为了让企业的出海决策更精准有效,巨盾律师事务所将通过公众号、网站、视频号等推出《企业出海专栏》,帮助企业了解和选择。

二、越南跨境合规要点
1. 贸易法规与政策
越南的贸易主管部门是工贸部,负责全国工业生产、国内贸易、对外贸易等事务。相关法规包括《贸易法》和《外贸管理法》。越南逐步取消进口配额限制,按市场原则管理贸易活动,但禁止或限制部分商品的进出口。企业需了解越南的贸易政策,确保进出口活动的合规性。
2.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
越南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有严格的规定。一般货物进出口需依据《海关法》进行清关和监管,货主或其委托代理人要履行申报、呈缴海关登记书、出示许可证等义务,并缴纳相关税费。越南海关按国家进出口的规定查验进出口货物,查验进出口许可证,查验法律规定的其它必要证件,并与海关申报单对照查验实际货物。
3. 外国投资法合规
越南主管投资的中央政府部门是计划投资部,负责管理国内外投资事务。越南对投资项目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明确规定了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和有市场准入限制条件的行业。不允许外商投资的行业包括商业垄断、新闻采集、水产捕捞等25个领域,允许外商附条件投资的行业则涵盖文化产品制作、保险、教育、自然资源开发等59个领域,这些行业对外资有一定需求,但又需满足特定条件以保障越南的产业平衡和利益。企业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和领域,并履行必要的安全审查和审批手续。相关法规分散在《越南民法典》、《越南企业法》、《越南投资法》、《越南竞争法》和《越南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中。
4. 劳工雇佣法规
越南的劳工雇佣法规主要依据《劳动法(修订案)》,对试用期、劳动合同、加班薪资、假期及带薪休假、工伤津贴、社会保险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企业需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确保员工权益得到保障,避免劳资纠纷的发生。
5. 财务与税务合规
越南的税收立法权和征税权集中在中央,税收法律需经国会批准。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包括《税务管理法》、《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特别销售税法》和《进口出口税法》等。企业需遵守越南的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会计账册和记录制度。同时,需了解越南的税收体系和制度,包括企业所得税、特别销售税、进口出口税等税种,确保税务合规。
增值税:税率有0%、5%和10%三档,出口加工企业出口产品免征增值税。
特别销售税:对部分产品、进口商品和服务征收,如烟叶制品75%,酒类35%或65%,9座以下汽车35%-150%。
进口出口税:越南财政部每年更新商品的出口税税率和进口税税率,分为普通税率、优惠税率和特惠税率。
个人所得税:免征起点为月收入1100万越盾,超过部分实行累进税率,从5%至35%不等。
环境保护税:对部分在使用时产生环境污染的商品(如汽油和煤炭)在生产和进口环节征收。
非农业用地使用税:税率根据土地用途和面积不同,从0.03%到0.2%不等。
门牌费:即营业执照费,根据注册资金额度或年营业收入额缴纳。
7. 证券交易与知识产权保护
越南政府允许外商购买属于法律规定不限制外资持股比例的领域和行业的越南上市公司股份和政府及企业债券。同时,越南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需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确保自身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8. 数据合规及隐私保护
越南《网络安全法》和《个人数据保护法》构成了数据合规的主要法律框架。企业需将用户信息数据存储库设在越南境内,并对个人敏感信息进行特殊处理,确保数据主体的知情同意和保护机制到位。另外,企业需对其在越南的个人数据处理活动进行个人数据保护健康检查,包括数据保护治理和实践的运行状况检查、隐私影响评估、数据跨境传输影响评估等。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记录留存机制,将数据处理过程产生的各类记录妥善留存归档,并定期进行合规审计。
9. 贸易管制与反商业贿赂
越南在贸易管制方面,拥有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包括《反倾销法》、《反补贴法》、《企业法》等,为进出口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越南对商业贿赂行为持严厉态度,其《刑法典》对受贿行为进行了明确的量刑规定,体现了越南对商业道德和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视。
10. 环境保护
越南政府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环保管理部门,并制定了全面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新环保法不仅扩大了适用范围,还增加了环保指标和环保许可的规定,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国家级或跨省的投资和工程项目,越南还实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1. 卫生与安全
在卫生与安全方面,越南政府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特别是与卫生、安全直接相关的行业。政府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监管,建立了全面的卫生与安全管理体系,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2. 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在越南开展投资合作时,还需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这包括妥善处理与生产活动相关的资源、劳工、安全以及社会治理等问题,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培养本地人才,提高企业的本地化经营水平。通过与当地政府、社区、供应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